春日,萬物勃發,此時仲春時節,春茶開始陸續采收上市;茨弦晃粣鄄枞嗽诎斯缴显嚪N了“淮南茶”,清明之前,這位愛茶人開始試采頭道新茶,說是今年的“開園茶”。
采摘的新茶樹已栽種有5年多
沿著淮南東西部第二通道,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一早跟隨愛茶人吳江一道,往八公山區閃沖村趕。這里地處八公山脈,沿途溫風和煦,春花爛漫,春光正好。穿過靜幽的山村,來到閃沖村西南一座小山處,這里便是茶園。與想象的不同,這處茶園并不是多么茂盛,只有一棵棵一尺來高的茶樹,頂梢長出嫩芽。不期然,這些茶樹已有5年多的樹齡了。
看到新芽,采茶的人都很興奮,忙不迭地采摘芽頭放在背簍里、篾筐中。之后,這些新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萎凋”之后,大約要到當天傍晚,才能進行炒制成為新茶。
吳江介紹,這片茶園是從2017年底開始栽種的,算起來已有5年多了。當年底,栽種有3萬棵茶樹幼苗,次年成活率不高,又栽種了2萬棵幼苗,此后年年都種新苗,總是死了大半。從2022年開始,吳江改變思路,少種植,精管護,去年底只栽種1000棵新苗,眼下看效果不錯,成活率大大提高。吳江說,以后就按這個思路走,每年栽種1000棵或是500棵,加強管護,保證成活率,擴大茶園規模。
種桃樹成功后想到了種茶
吳江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初,喜愛紫金硯雕刻,2015年,他到八公山閃沖村尋找紫金硯硯坯時,看到當地農戶栽種的桃子賣不掉形成滯銷,就幫農戶賣桃。這個過程中,吳江發現,這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桃樹,桃子很甜,品質很好,說明這里的土壤氣候很適合種桃。只是品種不對市場銷路,同時桃樹樹齡已經老化,產量達不到,需要更新換代。之后,吳江經考察,確定了“七月紅”品種,他就在這里承包了約10畝山坡地,種上了桃樹。
吳江不僅喜愛紫金硯,還是一名愛茶人。其時,淮南文博會方興未艾,文化底蘊不斷被發掘,歷史文化不斷得到重視,古籍中“淮南茶”的描述引人注目。在唐代茶圣陸羽所著《茶經》里,開篇便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边@部世界第一的茶書里便提到“淮南茶”,還提到當時“壽州”所產之茶。當然,其時的“淮南”地域廣闊,相類于漢代“淮南王國”所轄區域,當時的“淮南”被列為中國茶葉八大產區之一。并且,這其間,興盛于唐代的淮南壽州窯也為飲茶提供了茶具,使得茶飲更得以在民間廣泛傳播。不僅有《茶經》所述“淮南茶”,在其他古籍中還有八公山產茶及茶園的記載。在種桃過程中,吳江突發奇想,想在這片山坡上種植茶樹,重現“淮南茶”。
于是,在種了一年多桃樹后,2017年底,吳江在桃樹下一共種了3萬棵茶樹幼苗。為此,他請人用小型挖掘機在山坡上開荒,清除雜木野草,整理出地塊,將從舒城買來的茶樹幼苗種上,打算先利用桃樹遮陰,好讓茶樹成活生長。
種茶路艱難曲折癡心不悔
種下茶樹,不曾想卻是一條曲折之路。此處種茶的山坡地處向陽,又是風口,水分蒸發很大,當地人稱之為“火山”。依種桃經驗,這里所產桃子很甜,還有種出的西瓜更甜,瓜汁都粘手,糖分高,說明這里的土壤含礦物質多,有利于植物有機物的積累。但是,由于日曬長、溫度高,灌溉不易,缺乏水分,茶樹幼苗的成活都遇到了困難。
茶樹栽種必須是幼苗,但幼苗嬌弱,需水量大。這期間,吳江和村民鋪上了澆水的噴灌和滴灌,不曾想水源和電力都不足。幼苗受旱,他們便想著減少水分蒸發,也用上了黑色的防曬網,可并沒有什么效果,一年下來,幼苗死了多半,成活率低。吳江不服氣,次年底又從黃山買來幼苗和茶籽播種,不料成活率也不高。加之這幾年的干旱,雖然年年種,但茶樹的成活始終是個難題。
從2022年開始,吳江改換了思路,不再想一下子就上規模,而是每年少種些,精于管護。并且,通過幾年摸索,他也不再一味地清除雜草,而是讓茶樹與雜草共生,控草不除草。既要利用雜草避免日頭暴曬,還要控制雜草的高度,把割斷的雜草覆蓋在茶樹幼苗的根部,防曬保水,減少蒸發。雖然增加了許多工作量,效果卻是很好,一下子提高了茶苗成活率。管護季節,每天吳江天不亮就起身,待到茶園天明就勞作。特別在夏季,整個白天不下山,頂著酷暑渾身淌汗,還要忍受蚊蟲叮咬,中午就在山上湊合吃點,村民都說沒有他不能吃的苦,吳江樂此不疲。
如今,多年的辛勞終于有了結果,今年采出了“開園茶”。懂茶的人知道,這時的茶是最名貴的,叫“明前茶”,就是清明節之前的春茶。在“開園茶”炒制后,吳江還請懂茶的人品評了一番,評價是“茶湯清亮、入口甘甜、花香濃郁、回甘持久”。同時,這個茶葉很耐沖泡,茶味足,可泡4、5次,不像有些種植的茶,泡2遍就沒味了。
其實,對于所種之茶,吳江有很多想法,他依采茶先后,將二十四節氣“清明”前采收的茶稱為“淮上曉月”,“谷雨”前的茶叫作“八公滴翠”,而把“谷雨”后的茶命名“春申清茗”。他希望不斷擴大茶園規模,打出“淮南茶”品牌,能夠重現“淮南茶”影響,更為八公山增添一抹新綠。(記者 張雪峰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