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意思是說不要認為壞事較小就去做它,也不要認為好事較小就不去做它。這是三國時期劉備去世前給其子劉禪遺詔中的話,“唯賢唯德,能服于人”。勸勉劉禪進德修業,有所作為。好事要從小事做起,積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壞事也要從小事開始防范,否則積少成多,也會壞了大事。所以,不要因為小事情好處不多而不做,小善積多了就成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則“足以亂國家”。
“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小事小節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2018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多積尺寸之功。堅持從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錘煉作風,嚴于修身律己,才能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筑牢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防線。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小事小節,因其小而往往容易被人忽視忽略,但有時作用和影響卻并不小。古今中外有很多關于這方面的教訓,中國有“堤潰蟻孔、氣泄針芒”之說;國外也有因一枚鐵釘的小事輸掉整場戰爭的典故。十五世紀的波斯沃斯戰役中,英國國王理查三世因所乘戰馬的馬蹄鐵未能釘好,于戰爭關鍵之時跌翻在地,為敵所俘,戰局因之而敗。教訓一再警示告誡世人,勿以事小而輕忽,細節決定成敗。
由此想到持續開展的作風建設也是如此,遵規守紀不能抓大放小,必須永遠在路上,因為作風連著黨風政風、影響民風。如若忽略小事小節,甚至對本應該引起注意的問題視而不見,就易埋下隱患、留下禍根。如一些人看來不以為然、極不起眼的公款吃喝等“小事小節”,但在群眾眼里就是損害黨的形象的大問題。
其實,小事小節是錘煉作風的最好平臺。良好作風不是與生俱來,而是不懈錘煉的結果。如果能在平時工作、生活、做事中養成以審慎的眼光對待小事小節,牢記劉備誡子的態度,嚴格一言一行,從每項工作抓起,形成良好習慣,就能練就過硬作風。反之若以馬虎的態度對待小事小節,甚至以“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將紀律規矩拋之腦后,則很可能會栽大跟頭。從質量轉化互變的角度看,這次越過了黨紀紅線,下次就有可能觸碰法律底線,屆時悔之晚矣!
如此來看,劉備的誡子之言,對于今天的我們仍具極大警示:小事小節不可忽視,也忽視不得。嚴實慎對小事小節,從小事做起、從小節抓起,砥礪黨性、堅守原則、培養人格。 從“嚴”才有抓手,抓“實”才有內容,遵紀守法才會逐漸由“如履薄冰”變為“發乎自然”。(程晉倉)